全场景组件EL检测综合解决方案
——适应各种类型电站的EL测试系统
鉴微智能与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联合研发,经多年技术积累,将视觉、图像技术,应用于光伏电站的智能检测,数据分析及应用。
据公开资料显示,光伏组件隐裂、碎片等问题已经成为光伏电站最为突出的问题(占组件故障的38%),且电站现场发现比例很高,这类问题造成的发电量损失、固定资产损失,以及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可忽视,该类问题另一个显著问题是仅用肉眼无法发现,所以,在无光夜间,利用单反相机和三脚架,通过长时间曝光成像的EL测试是行业普遍使用的检测方式,
这种检测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 杂光干扰问题:作业需在无光夜间,作业时间短,条件较为艰苦
2.照片质量问题:因为是长时间曝光,所以任何的失焦、移动、震动都会造成照片模糊
3.作业效率问题:组件上电后的发出的红外光人眼无法看到,且非常微弱,所以经常出现现场拍摄时找不到、对不准被测组件的问题,如果一旦虚焦,也需要重新拍摄,另外,受上电、接线等问题困扰,隐裂检测效率非常低,检测人员往往苦不堪言,对于被测组件数量大的项目,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成本。
4.电站适用性问题:组件基本都是倾斜或者平铺安装,人工检测时由于角度限制,只能从组件侧向拍摄(无法正对组件),造成照片虚焦、倾斜后分辨率不够而无法正常分析,对于高支架类型的电站(农光互补,棚顶),往往需要加几米高的延长杆才能勉强使用,而另外一些特殊安装位置的电站(水面,部分屋顶,山地),基本无法正常拍摄。
5.故障定位问题:现有设备在检测完成之后,无法自动留存故障组件的位置信息,最多只能手工记录个别抽检发现的故障组件位置,对后期检修不具指导意义。
6.设备便携性问题:传统EL测试仪器需要携带较重的电源,设备本身重量较重,使用很大的仪器箱子运输,通常需要两个人合力才能携带。
产品亮点:
一机多用
无人机挂载模式:利用无人机挂载鉴微智能与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共同研发的高清短波相机(军用技术),实现全地形EL检测(山地,水面,屋顶,棚顶,高支架等各种电站地形),并且可以随意调整无人机和相机姿态,保证镜头随时正对组件,无人机EL检测效率是普通人工检测的10倍以上。
手持巡检模式:真正的“边走边检”设备,使用高清相机,配合高架云台、可延长支架,在PAD屏幕上可以查看实时动态视频EL图像,也可以随时按动快门拍摄照片,实现“单兵”EL快速检测,检测效率是传统检测效率的5倍以上。
传统脚架模式:支持三脚架、独脚架等支架固定拍摄,无需调节各种相机参数,按动快门即可拍摄,微光天气、灯光干扰时也可以清晰拍摄,增加了拍摄速度,延长了可做业时间,自动对焦,检测效率可以提高3倍以上。
高帧频、高清晰、高感光
相机使用军用红外芯片成像,其刷新率远远高于人眼识别速率,在无人机飞行、手持等运动状态下,均可以实时看到高清、明亮的组件EL视频,没有延迟、卡顿现象,同时也避免了拍摄照片的拖影、模糊、过暗等现象。
故障组件定位*
内置高精度GPS模块,可以记录位置信息,在后期数据分析过程中,可以很直观的看到被检组件的位置,在之后的运维过程中,可以依照位置记录找到问题组件并及时处理。如果结合我公司的光伏电站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可以直接对应出组串编号,以及故障点(如:热斑,隐裂等)在组串中的准确位置。
多用途主机 | 场景 | 载具 | 持有方式 | 电源 |
高帧频型 | 无人机挂载模式 | 无人机 | 机载云台 | 多路遥控组串电源 |
通用高清型 | 手持巡检模式 | 脚架或增稳云台 | 手持 | 多路遥控组串电源 |
传统脚架模式 | 三脚架 | 地面固定 | 超轻单板电源 |